益陽花鼓戲
形成與發展:益陽花鼓戲是湖南比較有名的地方劇種,已有200多年的發展歷史,以前亦稱楚劇。
益陽花鼓戲初為“童子裝丑旦對唱”形式,表演內容多是農村青年的生活趣事,如《看牛對花》、《扯筍》等。后來,演員由原來的小丑,小旦2人對唱再增加1名小生,演唱形式也開始有了規范。表演時,一唱眾和,以鼓擊節的打銅腔開始形成;由民歌發展起來的川調,亦具板式雛形。同時吸收湘劇中的伴奏曲牌和鑼鼓點子。繼之,演員中又增加老生、花臉兩個行當。此后,劇目逐漸增多,如《蘆林會》、《青風亭》、《山伯訪友》等等。及至行當基本齊全,聲腔體制漸趨完善,題材逐漸豐富。至此,花鼓戲作為區境的一個主要劇種,乃逐漸發展成熟。
最新文章
益陽花鼓戲簡介
湖南省花鼓戲劇院六十周年發展...
益陽花鼓戲簡介
傳承意義
失落的民間藝術---花鼓戲和皮影...
湖南省花鼓戲劇院
益陽花鼓戲
益陽花鼓戲劇團
熱點文章
湖南省花鼓戲劇院
益陽花鼓戲
湖南省花鼓戲劇院六十周年發展...
益陽花鼓戲簡介
益陽花鼓戲劇團
失落的民間藝術---花鼓戲和皮影...
傳承意義
益陽花鼓戲簡介
益陽花鼓戲簡介
日期:2024/11/09 點擊:2101 文章來源:湖南花鼓戲|益陽花鼓戲網站|益陽花鼓戲劇團-官網
導讀:
同類合作酒店推薦